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政治与行政学院 | 发布日期: | 作者: 】     【选择字号:

(代码:030503)


      一、学科概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二级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历史条件、发展进程、理论成果、未来趋势为研究对象,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和基本经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科学认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中所进行的实践和理论总结,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和认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共十六大以来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内涵,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的教学、科研高级人才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研究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4.中国共产党党史与党建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
      公共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5门,按照外语分级教学及国家政治课新方案执行;
      学科通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2门,不低于6学分;
      专业基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1门,不低于3学分;
      必修环节:均为必修,计入总学分;
      补修课程:根据研究生学科背景由导师指定是否补修,不计入总学分。
     六、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1.论文写作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现实问题;选题应以当前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并有新颖见解;字数3—4万;论文答辩前,邀请2位专家(其中1位为外单位专家)论文评阅,评阅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关于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按照《兰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执行。
      2.论文指导思路
      对硕士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指导小组,既要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指导小组其他人员的作用。
      3.论文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完成学习计划所规定的课程的同时,根据导师的指导,按照确定的专业方向,酝酿学位论文选题并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选题阶段:在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选题,形成写作大纲,写出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阶段:第四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及论文写作;
      答辩阶段:第五学期完成撰写工作,在第六学期前两个月统一组织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和答辩。

      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doc